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党中央精神 2021-06-18 08:10:17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点击: 收藏本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1.06.17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 安钰峰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准的教育,就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之路,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教育发展。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强大政治优势,也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办学治校的重要抓手。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教育领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着力打造一支愿做、会做、善做思政工作的政工干部队伍。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教育,方向是第一位的,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必须站稳立场,不能有丝毫含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国教育鲜亮的底色。教育领域要成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立场,这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教育领域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还存在差距,教育层次结构、不同学习教育群体之间还不平衡,还有发展短板需要补齐。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推进教育公平就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把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倾斜,整体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持续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定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来办,脱离了中国特点和中国实际就无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搞清楚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坚持扎根中国、不忘本来,融通中外、面向外来,立足时代、面向未来。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修身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做事的第一要务。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学校办学要教育青少年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必须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们从小知善、向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步养成行善的良好习惯,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多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立足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高校要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攻关,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教育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教育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先行,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而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接受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机会。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我国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教育改革点多面广,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短板,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加以解决。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根中国大地,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充满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紧紧围绕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抓住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革故鼎新,激发创新活力。着眼于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与活力,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扩大教育开放,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坚持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基础性工作。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程来抓。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坚持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健全完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加强教师实践锻炼和系统培训,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好自身使命与主体责任,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师敬教”的良好风尚。(作者: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