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党中央精神 2022-12-02 08:09:37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点击: 收藏本文
王伟光
2022年12月01日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为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继续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理论,具有普遍的、根本的、长远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构成的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揭示了客观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彻底地运用到历史观、认识论中,把唯物主义物质观运用到历史领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运用到认识领域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建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从而成为最彻底的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也成为最彻底、最完备的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最科学、最锐利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认识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唯物史观的发现是马克思最伟大的理论贡献之一。马克思将“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作为历史的基本前提,把物质生产力作为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指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从而找到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找到了一切人类社会生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方式,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说明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社会形态”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资本主义社会,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及其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自由发展程度等多角度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指导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必备前提,创立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达到人类最美好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大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依然是颠扑不破、行之有效的科学真理。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今天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人民立场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强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才能够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发展壮大。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实践需要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取得的宝贵经验。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崭新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度的历史自觉开展理论探索和创新。经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党空前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和方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宏大的历史视野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敏锐地捕捉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此为依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精准标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以辩证思维审视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时代背景,指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两个大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内政外交决策提供了基本遵循。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拓展深化中,我们党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方略、理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推进到新的水平和阶段。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新的深刻意蕴;提出并创造性地阐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指明了现实路径;鲜明提出并科学阐述了新发展理念,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有益参考,在理论和实践上极大地充实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了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在全面从严治党等关键问题上作出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创造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探索出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新突破;深刻揭示了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这一思想的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立场,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及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当今社会矛盾,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把握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走向或趋势,形成了科学的大时代观和大历史观;把唯物辩证法具体化为观察世界、分析形势、指导工作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有效的方法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强大工具。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通过“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具有了更为全面、彻底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重要论述。
“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新的突破,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长期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基本遵循。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关键的是要把握其核心,即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更深刻的诠释,创新性地提出了“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坚持”深刻揭示了这一科学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我们学习实践这一思想必须完整、系统、深刻地领悟“六个坚持”,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做出新的科学解答,需要我们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予以剖析,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予以表达,站在人民的立场予以回答。
实践创新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通过“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生机活力不断得到彰显。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指明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肩负新任务,面对新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继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继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成就、新经验,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