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营造褒扬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

营造褒扬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

——谈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

2023年04月02日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营造褒扬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


编者按: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木青时节,缅怀先烈先贤、祭奠先人先辈,是我中华几千年来的文脉传承。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重温先烈事迹、缅怀英雄壮举,营造崇尚英烈浓厚氛围。退役军人事务部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已于今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缅怀英烈人格风骨、传承不屈英烈精神的又一项硬核法治措施。特此时节,本刊邀请军事科学院专家解读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英雄烈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英烈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英烈的法规制度。2011年7月26日国务院公布《烈士褒扬条例》填补了烈士安葬政策空白,奠定了烈士安葬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基础,为了进一步为烈士安葬工作提供基本制度遵循,2013年颁布施行了《烈士安葬办法》,今又实施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这些举措对于弘扬英烈献身精神,激励公民保卫国家安全、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时代特色鲜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并对烈士褒扬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4月27日,我国第一部以专门法律形式对英雄烈士予以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下简称《英烈保护法》)公布并于5月1日起施行,成为捍卫英烈荣光的一部重要法律。

为了更好地将保护英烈工作落到实处,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对做好烈士褒扬纪念、及时修订完善烈士安葬有关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更好服务备战打仗,更加有力彰显对英烈褒扬尊崇,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退役军人事务部根据《意见》之要求和《英烈保护法》之规定,对2013年公布施行的《烈士安葬办法》进行了修订。

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色。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着眼新时代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需求和褒扬英烈要求,落实《英烈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上位法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注重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规范了烈士送迎和安葬仪式程序,对失踪烈士不方便祭扫纪念等问题明确了合理性措施,为烈士安葬工作提供了层次分明、内容完备的政策制度保障。同时,注重政策融合,特别是对战时牺牲烈士收敛安葬、境外烈士遗骸归国安葬等工作,在安葬程序、仪式环节、服务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新增5条,共计21条,内容更加详细完备。针对近年来各地在生产生活活动或者相关工作中发现、发掘的疑似烈士遗骸情况,规定经鉴定确认为烈士遗骸的,应当就近在烈士陵园或者烈士集中安葬墓区及时妥善安葬;已确认身份的,应当及时通知其亲属并邀请出席安葬仪式。针对地方反映的烈士牺牲后无法找到遗体(骸)、无法查找到安葬地或者安葬地在境外,烈士亲属不方便祭扫的情况,规定可在烈士牺牲地、生前户籍所在地或者遗属户籍所在地烈士陵园、烈士集中安葬墓区英名墙,纪念相关战役(战争)烈士陵园英名墙等设施镌刻烈士姓名予以纪念。考虑到军地有关部门正在推动适时出台战时牺牲人员遗体收殓安葬办法和境外烈士遗骸遗物管理相关办法,对战时牺牲人员遗体收殓安葬、境外搜寻发掘的烈士遗骸归国安葬有专门程序要求,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对烈士安葬作出了明确制度安排。

英烈越被尊崇,民族精神越发振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人民英雄作用、积极倡导褒扬尊崇英烈,并用实际行动向英雄先烈致敬。从2014年起,每年9月30日,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英烈丰功伟绩。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中,每到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最高统帅都用敬献花篮的方式缅怀先烈,引领全体人民以实际行动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前进力量,谱写新时代辉煌篇章。

大好河山,先烈造今,金星伴月,不灭精神。领袖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推动形成了全社会褒扬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大众对烈士的尊崇缅怀之情越发强烈且深沉。近年来,我国以国产大型运输机和先进战机连续护送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对所有烈士予以应有的庄重安葬,成为对烈士的牺牲和奉献最好的告慰,成为人们永远铭记烈士英雄事迹的重要方式。

广西桂林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有一座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占地近10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纪念碑、陈列馆、闽西革命烈士雕塑、廉政清石园等纪念建筑组成。置身气势雄伟的烈士碑园,一幅幅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历史画面,生动再现了突破湘江战役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情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余人撤离中央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又遭遇蒋介石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布下的第四道封锁线,生死存亡时刻,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之后,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在其他军团继续掩护下,艰难翻越老山界挺进云贵川。可以说,没有红军成功突破湘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乃至共和国的建立。纪念碑园展现的对数万名英烈的尊崇感,镌刻在界首渡口的墓碑上,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烈士墓约99万座,烈士纪念堂馆、塑像、骨灰堂等纪念设施3万余处,承载着对近代中国大约2000万名烈士英魂的纪念抚慰,承载着新时代褒扬尊崇英烈、教育革命后代的重要功能。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都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功臣。今天,全国各地的革命烈士陵园、英雄纪念馆堂,正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英烈越被尊崇,民族精神越发振奋。褒扬尊崇英烈,是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我们已经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业。革命先烈留给我们传世的精神滋养,是我们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谱写华章的精神动力。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妥施行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积极开展纪念英烈、瞻仰烈士事迹遗址遗迹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更有力地弘扬烈士精神、铭记历史过往、激发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起磅礴力量。

(作者:童蕴河、李禾,分别系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副研究员、军事科学院战略评估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