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3年06月01日 |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奋进新征程、再创新伟业,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和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新的使命任务和新的发展环境都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果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如果没有量的合理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改善都将是无本之木。新征程上,必须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通过质的有效提升,持续增强发展后劲,通过量的合理增长,为经济稳定运行和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发展环境,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只有坚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突出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征程上,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好经济工作、研究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才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近年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已经成为常态,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只有坚定不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能牢牢把握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新征程上,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二、新时代十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稳居首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特别是抗疫三年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年均增长4.5%,高于世界经济约2.2%的年均增速。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6301美元增加到12741美元,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安全基础不断夯实,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万亿元增加到3.1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1.91%提高到2.55%,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末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位居世界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45.5%提高到52.8%,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程加速。

  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1个百分点、达到6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88降至2.45。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1.3%、19.6%提高到22%、21.2%。

  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稳妥推进,“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碳达峰十大行动”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14.5%提升至25.9%,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以上。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持续提升,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共享发展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近1.3亿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6万元,年均实际增长6.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形成超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3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展望新征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我们有强大体制机制优势,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凝聚了奋进力量,“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我们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市场。我们有完备供给体系,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和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我们有强劲发展动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效应逐步显现,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进一步激发,踔厉奋发、迎难而上的劲头进一步增强,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三、奋进新征程再创新伟业要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和目标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优化宏观政策组合。促进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价格、环保、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做到科学精准、协同发力。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创新消费场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钢铁、石化、建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10个重点领域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和达产。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与共建国家务实合作,保障中欧班列安全稳定畅通运行。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

  五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经济安全。保障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安全。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积极开展重要农产品国际合作。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平稳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防范化解风险长效机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1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