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党中央精神 2023-10-19 08:14: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点击: 收藏本文
王廷惠
2023年10月18日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意义的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深刻认识战略意义
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客观上看,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具备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的大国经济特征。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也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
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短板弱项。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发展任务仍然很重。现实地看,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早有调整的要求。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必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准确把握大局大势,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
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更好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发生了变化。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瓶颈。与此同时,超大规模市场、人口质量红利、创新发展等优势逐步显现。从需求侧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拥有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从供给侧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于新比较优势的内需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将更加明显。
同时要看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大国经济内部可循环的主动布局。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客观上也对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顺应发展大势,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增强发展韧性,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找准重点系统布局
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任重道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找准重点、系统布局,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要持续扩大内需。在外需市场不稳定不确定背景下,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深度释放内需动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对此,需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反映最终需求,是国民经济循环的主要动力,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比重,提升居民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是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动力,要不断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有效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衔接要素、畅通供求以及扩大消费与投资需求的重要一环,要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消费与投资需求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资金保障。此外,还要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硬件和软件、渠道和平台,夯实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基础。
要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潜能,夯实经济循环的微观基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有效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畅通国内经济循环。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以高质量供给满足现有需求,不断创造和引领新需求,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只有各个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合理布局,经济循环才能畅通无阻。
一方面,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难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断打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面临多重压力。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协同联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设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一体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全面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深度激活人才第一资源,充分释放科技第一生产力。
另一方面,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我国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需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夯实经济发展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完整性,高效集聚创新要素,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三是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
一方面,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是消费市场与要素市场的重要空间载体,都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城市的市场体量、质量和功能而言,县、镇、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需进一步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要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激发城市群、都市圈的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区域之间合理流动,持续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
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针对全国而言的。需加快建设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等作用,促使商品、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顺畅流动,扩展国内大循环的纵深空间。
四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新发展格局是开放互促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发展国内大循环具有坚实基础、足够底气和战略优势。要立足国内大循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以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为支撑,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吸引更多外资、外企投资我国,建设更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国际人才高地,促进国内国际资源要素充分流动,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大循环,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只有在更大范围充分流动与优化配置,经济循环效率和质量才能更高。需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稳步有序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作用,加快形成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增长点。
加强内外联动。内外需市场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依托开放发展的国家级平台,努力建设便利国内外资源要素高效流动的大交通网络体系、融通内外贸的大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牢牢把握战略主动。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