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党中央精神 2024-01-10 08:08: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点击: 收藏本文
刘 典 白 宇
2024年01月09日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光明论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从“新”出发
【光明论坛】
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14年蝉联全球第一。这显示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正以4%左右的增速不断发展升级,在面临巨大市场需求下,我国港口发展正向高效率、智能化不断转型。依靠新技术赋能、塑造新业态,打造新格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从“新”出发。
新技术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无限选择,让需求不断萌发,国际市场正在由一个个集装箱所联结。以上海港为例,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新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其集装箱吞吐量,还增强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内生动力。相较于传统码头,应用了新技术的自动化码头不仅可实现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等环节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有效降低码头用工成本,提高码头运转效率和安全作业水平。而且人工智能的采用,也极大提升了供应链中的智能决策效率,加快其自身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提高港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正为中国传统港口向智慧港口的跃迁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1—11月,全国港口共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55.1亿吨,同比增长8.4%。人工智能、自动化、物联网等新技术正不断增添港口贸易发展的内生动力,稳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贸易中的关键地位。内贸凭借更为顺畅的流通、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能;外贸借助港口数字化,改进海外市场的接入和服务能力,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这使得一大批新业态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应运而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新动能,不断释放中国经济的强大潜力。
新技术塑造新业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当前港口与其他产业功能的有机结合,使得港口贸易快速成长,帮助港口实现服务模式和业态的创新。“港口+制造”“港口+电商”“港口+供应链”等新业态模式逐步成型,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比重的5.5%。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正充分利用港口货物转运功能,不断激活国际分销、流通加工以及高效的通关服务,让港口从简单的物流节点向综合供应链服务中心转型。新业态的不断丰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引擎,也让中国经济的韧性不断增强。
新业态构建新格局,“双循环”与内外贸一体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健康发展环境。智慧港口技术的持续革新,全球贸易新业态的多元发展,为国内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提供了坚实基础,强化了中国在全球市场持续发挥关键枢纽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物流、资本、数据等方面的有效流通,促进了内外市场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服贸会、进博会以及广交会等一系列国家级“展会矩阵”,中国港口作为连接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国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作用得到不断放大;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应用,中国港口也在加快智能化转型,以适应内外贸一体化需求,顺应新的全球经济贸易要求,为中国及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未来,港口或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新格局的建立,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越来越优质的健康发展环境,也让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仍然后劲十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发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新业态的不断崛起正为经济增长提供新领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新格局的形成构建了更为开放互惠的中国市场,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格局的合力下,中国经济正表现出潜力大、韧性强、后劲足的特点,这不仅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使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中国经济在未来将会有更加清晰明朗的发展前景,也将为全球经济的繁荣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刘典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白宇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