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光明论坛】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陈云云

2024年11月18日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光明论坛】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光明论坛】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就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在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当前,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广开才路、用心育才、大胆用才,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拓宽引才渠道,丰富人才资源供给,充实壮大人才队伍。大胆选用并广泛吸纳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唯才是举、引育并举,会聚多元化人才资源并为我所用。在陕西,用人单位、孵化企业、政府部门等多单位组成秦创原人才大市场,聚集人才服务、人才交流、人才展示、人才创新支持等功能,为人才就业创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在这里,从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服务到优秀外籍人才招聘服务,从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点到人才创新创业供应商展位,各种举措应有尽有。其中,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整合链接省市区三级20多项业务,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免申即享”服务,让人才政策的兑现落实更加快速便捷。

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育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高校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需要主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契合的专业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及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对学科专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适时进行动态调整。积极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间人才交流协作桥梁,深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贯通、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科技与教育的紧密结合,优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构建由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高度协同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联合印发《安徽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争用4年时间培育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30万人以上,数字技能人才20万人以上,推动“安徽制造”向“安徽智造”转变。其中包括:到2027年,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建设5个左右省级数字高技能人才专项实训基地,培育10个左右由数字技能领军人才领办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创新思路培养优势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重任在肩,也大有可为。

加快构建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要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需要构建灵活、卓越且高效的用人体系,深入挖掘并发挥人才的优点与专长,扬长避短,确保将关键资源投放于最关键之处。只有人才识别精准、任用得当,使岗位与人才高度契合、人才潜能与岗位需求充分对接,才能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得到尽情释放。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还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畅通职业晋升路径,切实解决好人才安居、教育、医疗等“关键小事”和急难愁盼问题,让其可以潜心攻关、安心创造。比如,在深圳,为解决困扰湾区人才的住房问题,前海管理局与宝安区政府联合推出专项政策,以智能机器人产业细分赛道为试点,面向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相关从业人员,实施“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三个一”工程,满足不同群体住房需求,让人才留得下、站得住、落下脚。不断创新人才要素保障机制,定能更好释放人才活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陈云云,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